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安徽經濟報】安徽功勛企業家口述史|姚和平:從臨危受命中走向全球領軍
- 分類:媒體關注
- 發布時間:2024-12-21 11:00
【安徽經濟報】安徽功勛企業家口述史|姚和平:從臨危受命中走向全球領軍
- 分類:媒體關注
- 發布時間:2024-12-21 11:00
時間:2024年12月21日 來源:安徽經濟報
姚和平,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勞動模范、連任四屆的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
25年來,他帶領安利股份,由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2011年在深交所公開上市,成長為全球聚氨酯復合材料行業的領軍企業,年產聚氨酯復合材料繞地球兩圈半,耐克、阿迪達斯、蘋果、三星、華為、豐田、比亞迪、長城、宜家、安踏、李寧、芝華仕等都是企業的合作客戶。他為中國聚氨酯合成革及復合材料行業的轉型升級,貢獻舉足輕重的力量。
回首過去,我感慨萬千。從一名普通管理者到上市公司董事長,我經歷了太多的挑戰和考驗。但我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因為我知道,每一次的選擇都讓我的人生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口述時間:2024年11月15日
口述地點: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口述人:姚和平
臨危受命
我是1962年9月出生,1985年大學畢業后經省委組織部選調,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到巢湖地區工作。
那時的安利是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企業缺少管理型人才,經合肥市委組織部推薦,1987年我回到合肥,進入安利,從事企業管理工作。
上世紀90年代后期,意大利、韓國等合成革技術先進的國家和臺灣地區的同行業企業陸續在國內投資辦廠;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福建等地的集體、民營、股份制企業也紛紛投資聚氨酯合成革生產行業。短時間內,中國聚氨酯合成革生產企業迅速增加,呈現出異常激烈的競爭態勢。
安利股份原金寨路廠區
反觀當時安利地處內陸省份,不在資源集中地,距離供應商、客戶較遠,信息獲取速度慢。再加上公司對外部環境變化不敏感,內部管理懈怠,反應遲鈍,效率低下。
因此,經濟效益出現嚴重滑坡。公司年銷售收入僅1億多元,有高達9000多萬的銀行貸款逾期。甚至一度出現生產停滯,無力支付水電費、員工工資和銀行利息,企業陷入了嚴重的困境。沿海及江浙的新辦企業瞄準了安利,甚至將招聘廣告貼在安利的大門口,當時30多名生產經營骨干甚至兩名副總接連辭職。供應商把貨都送到了大門口,不給錢,貨就不進廠……
那一場危機幾乎毀了安利,企業瀕臨倒閉。
這個內憂外患的時刻,我開始擔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負責企業日常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
在那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會當老總,也從沒有心理準備挑起安利這個沉重的擔子。我永遠都記得開始主持工作那個日子:1999年11月18日!從那時起,我帶領安利變革發展,勇毅前行。
有人說,我是臨危受命,沒有離開瀕臨倒閉的安利。其實,在此之前,我是完全有機會離開安利,并且不止一次。
我清晰地記得,前后共有三次機會能離開安利,進入機關工作。但是后來想想,如果我離開了,就不會經歷安利的變革,也不會讓自己站在風口浪尖上。
姚和平向安徽經濟報、安徽經濟網記者講述自己的三次抉擇
1990年,我被推選為合肥市團委負責人候選人,當時我向組織上解釋了留下的原因:“在安利,我想干點實事、學點真才實學!”
1992年,合肥市組建新部門,組織部門又推薦了我,我說:“再等等吧,這里更需要我!”。
1999年,我再次被市領導推薦到審計署南京辦事處任職。時任市委副書記兩次和我談話,推薦我去南京工作,去了就給120平米的房子。我當時表示:“在公司內憂外患、瀕臨倒閉之際,我怎能一走了之呢?”
也許正是這樣,一次次的抉擇,一次次的不離不棄,對安利的深厚感情,深深地打動了安利的員工,甚至有已經離開安利的干部,放棄了外面企業優厚的待遇和較高的職位,重新回到安利。
安利的員工說:“姚總,只要您在,我們就跟著你干!我們相信姚總,欽佩姚總的人格和能力。”
上任不久,我就做了一個令很多人不解的舉動:收獎牌!
獎牌代表著成績、榮譽,更代表著輝煌。但我讓人把之前獲得的所有獎牌全部收起來,很多人不理解這個做法。
我覺得,只有告別過去,才能迎接未來,總是沉浸于過去的榮譽中,自己的發展就會受到局限。
我清楚地記得,1999年,公司的獎牌掛滿了整面墻,后來一個都沒有留下來。
“只有否定自我、告別自我、挑戰自我,才能超越自我。”這是多年來,我一直堅持的理念。
在安利的長期工作過程中,我發現安利當時存在最大的問題是:發展戰略不清晰,主業不突出。當時搞了個集團,旗下有十幾家公司,但是沒有一個效益好的,都是“嗷嗷待哺”。有的缺資金、有的缺技術、有的缺客戶……
我當時開玩笑說,“集團集團,急得團團轉。”
這個混亂的經營管理思路,貪大求全的方向,所謂的“東方不亮西方亮”,所謂多元化多業態的發展模式,讓安利處于倒閉邊緣。
經過深入思考后,我決定收縮戰線、握緊拳頭、聚焦資源、突出主業,開始對旗下十幾家公司清理重組。該關的關、該清的清、該砍的砍,從原本所謂的多元化經營,轉為專業化經營、走“專而精”路線。
安利股份目前是工信部認定的“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已成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全國民營企業發明專利500強企業、全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企業,這得益于安利幾十年來始終瞄準國際領先的技術,對標國內外優秀企業,刀刃向內,內抓管理、外抓市場,不斷自我批判,向著更好、更高的目標超越發展。
內部整頓后,公司的經營卻舉步維艱。我清晰地記得:當時安利只有5個核心客戶。
但是,我認為只要堅定信心,就有方向和希望。我親自帶著業務員深入市場一線、積極聯系客戶,一家一家跑、一層一層樓掃、一筆一筆訂單找。
“安利是什么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核心產品?”
一系列來自客戶的問題,發現了我們自以為安利有較高市場知名度的想法是錯誤的。
外界對安利根本就不了解,安利在客戶心目中更是一片模糊。公司生產設備源于意大利,工藝先進,產品獨特、產品優良等想法,僅僅是自我陶醉、孤芳自賞而已。
正是一段段經歷深刻刺激了安利人,讓安利清醒地認識到:市場始終處于一種高度不確定的狀態,公司如何適應市場變化,如何應對市場變化,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生存命運。只有系統思考,密切關注未來,及時感知變化,快速響應變化,為客戶創造價值,才有可能生存下去,使企業基業長青。
安利首次走出國門參加亞太皮革展
于是,我下定決心,安利必須面向市場、走出去!要打破以自我為中心、脫離市場的格局,大膽地拓展渠道、發展客戶、服務客戶。
2000年6月6日,我提出了安利公司經營致勝成長五項理念,也就是如今安利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市場導向、敏捷高效、持續創新、追求卓越、團隊致勝”。
“這個理念非常重要,它不但統一了大家的思想,而且凝聚了共識、形成了合力。”
這五項理念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市場導向”。現在的安利,在全公司范圍內,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堅持營銷圍著市場轉、生產圍著營銷轉、供應圍著生產轉、行政圍著產供銷轉,全員服務客戶,為客戶創造價值。
面向國際
思想決定視野,胸懷決定格局。
我經常說,“如果你只看到一個省,就只能做一個省的生意;如果你能看到全中國,就能做全中國的生意;如果你看到的是整個世界,你就能做全世界的生意”。
企業的格局和目標很重要。2002年,我提出了“領先國內、趕超國際”的目標。隨著企業的發展,2004年將目標調整為“國內爭第一、國際創一流”。2006年,我為安利確立了“力爭成為全球最優秀聚氨酯復合材料企業”的愿景目標,制定了“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規模化”的發展戰略,采用“立足本土、面向國際”,以及“國際開發、國內經營”“國內開發、國際銷售”的策略,實現國內外市場“雙輪驅動”“并駕齊驅”。同時確立了“以市場為中心,以客戶為導向”的經營理念,積極構建全球化的營銷網絡,通過多種方式,尋找國際品牌合作機會,讓安利走出去。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為了成為耐克的供應商,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
耐克是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品牌商。我主持工作后,就一直期望跟耐克合作。但始終無緣,因為耐克門檻高、體系嚴。
2011年5月,安利股份在深交所公開上市
公司2011年上市后,我們立下目標:一定要成為耐克的供應商!我們通過各種渠道聯系,還是沒有結果,我們始終不放棄,堅持尋找機會。
我始終堅信: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同時我更堅信:安利股份的工藝技術不輸給日韓國家的同行,輸的只是渠道與關系。公司不僅要成為耐克的供應商,更要展現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
公司持之以恒地開展技術開發和聯系。同時,公司把產品高性能、多功能和生態環保等特點展現給耐克。讓耐克知道安利“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正是這種恒心、專心、決心,安利終于靠獨特的產品、先進的技術與卓越的品質贏得耐克信任。2016年,安利成為耐克裝備類的供應商,并且是中國大陸唯一的聚氨酯合成革和復合材料供應商。
乘勝追擊,不斷創新!五年后,公司又成為了耐克鞋材供應商。安利不僅贏得了國際品牌的尊重,同時贏得了更多國際品牌的信賴。安利股份努力把優秀的產品推薦給全球消費者。公司先后與阿迪達斯、彪馬、亞瑟士、哥倫比亞、迪卡儂等國際運動品牌成為合作伙伴。
安利實現華麗轉身,銷售渠道越來越寬,客戶群體日益增多。目前,公司已擁有國內外穩定客戶1400多家,出口額、出口發達國家數量均居國內同行業首位。
如今,安利產品與全球80多億的消費者密切相關,它們用于全球消費者的手機上、背的背包上、穿的鞋上、坐的沙發上、開的汽車上、踢的足球上,真正實現了“安利材料,全球都用”。
姚和平帶領團隊謀劃未來
未來,安利股份將以“美好材料、造福社會”為使命,努力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加時尚、舒適、耐用、生態環保的聚氨酯復合材料。
雖不敢講做到百年企業,但我希望安利能基業長青、永葆青春活力,能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個讓員工自豪、受社會尊敬、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讓更多的人知道“安利”這個名字,讓更多人感受到安利產品卓越品質的魅力。(安徽經濟報、安徽經濟網采訪組)
記者手記
有人說他是一名勞模,也有人說他是一名學者,更有人說他是少有的商界奇才。在我們采訪的視角中看,他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功勛企業家。
其實,姚和平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管理者。“我是一個串線的人,我用一根線,把散落的珍珠給串起來,把它們變成項鏈,讓它們熠熠生輝、增值。或者說我就像是個布道者、甚至是一個教練,從不敢把自己當成是一名企業家。”
但無論他是誰,正是這樣富有激情、充滿智慧的管理者,與員工們同呼吸、共命運,銳意進取、敢為人先、敢爭一流,帶領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危難走向輝煌;帶領曾經逆境中的企業起死回生,讓自主品牌發展之路更加穩健,使“小盆景”做成了“大風景”。
網站導航(點擊進入)
CONTACT
聯系我們
電話:+0551-68992815 68991746 65896888
傳真:+0551-63858888 68991640
郵箱:algf@anli.cn anligroup@126.com
地址:中國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桃花工業園拓展區(繁華大道與創新大道交叉口)